刘先平,我国现代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被誉为 "东方之子"。

    1938年11月22日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西边湖村,这是巢湖边的一个美丽村庄。父母早逝,在姨母的照顾下长大。家境贫寒,少年时离家到兼营颜料的染坊当学徒,备受磨难。在大哥刘先紫的帮助下脱离了学徒生活,考取中学。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汉语言文学系。1961年分配至合肥师范专科学校等校教书10年。之后,做过文学杂志编辑、主编,主持省作家协会工作,担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

    195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是诗歌、散文,后涉足美学。1958年因主编学生会刊物《水滴石》受到批判。1963年又因一篇评论文章,再次受到批判停笔。

    他热爱大自然,尤喜凿空探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参加对野生动物的考察,或独自在山野跋涉,30多年来足迹遍及中国的崇山峻岭、雪山戈壁和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历经过各种危险和困难。1978年恢复写作,致力于大自然文学。198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云海探奇》,这是中国第一部描写在野生动物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热情地颂扬了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得到了热烈的反响。

    刘先平的作品丰富,代表作品有

    --描写在短尾猴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云海探奇》、描写在梅花鹿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呦呦鹿鸣》、描写在鸟类王国探险的长篇小说《千鸟谷追踪》、描写在大熊猫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大熊猫传奇》。几部长篇小说都是描写科学家和青少年们为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所经历的艰难和危险,展示了野生动物世界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神秘和哲理;故事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幽默。

    --大自然探险中的奇闻、奇遇:《山野寻趣》、《野象出没的山谷》、《寻找魔鹿》、《爱在山野》、《麋鹿回归》、《在大熊猫故乡探险》、《黑叶猴王国探险记》、《我的山野朋友》《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等。这些作品最大的特色是以亲身的感受描绘了野生动植物世界的神奇、可爱,呼唤生态道德,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倾听到人与大自然的对话,具有强烈的真实美,这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既有小说的情节、散文的抒情、哲理,又有报告文学的纪实。

    --理论《探险小说的审美和审美特征》等。

    刘先平的作品多部已成"传世名著",或选入学生课本。

    多种作品获国家奖9次(项),有两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两届国家图书奖、三届中国儿童文学奖、宋庆龄文学奖等。《我的山野朋友》于2008年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作家奖。曾应邀赴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等国访问、讲学。

    1992年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

    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工作室"并授牌。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任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等。

    刘先平现居住在美丽的合肥市,每年仍在野外探险。近10多年来,他的探险目的地主要是神奇的西部、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及横断山脉。曾到达高黎贡山的无人区、怒江大峡谷、珠穆朗玛峰海拔5200米处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2004年和2005年两次横穿中国,从南、北两条路线到达我国最西的帕米尔高原。

    他的妻子李珍英是位中学高级教师,三十多年来一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陪伴着他探险并从事摄影;刘先平近10年出版的作品中的大量精美照片都是她的作品。儿子君木、君早都有自己的事业。

    刘先平是位魁梧的大汉,常常扛着骑在脖上的孙子、孙女在大街上漫步,那是他最大的幸福和骄傲。

    他曾说过:"我热爱大自然犹如我的生命。""我要写的是原旨大自然文学,因而把考察大自然看做第一重要,然后才是把考察、探险中的所得写成大自然探险文学。"他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三十多年来或参加野生动物考察队,或独自在山野跋涉,深入雪山冰川、大漠戈壁、崇山峻岭、江河湖海,足迹遍及我国生态关键区。1981年之前,生活基地主要是在黄山地区,长期是珍稀动物考察队的编外队员。之后,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以近十年主要凿空探险路线为例:
    1999年、2000年、2002年与2005年五上青藏高原,曾到达三江源头、珠穆朗玛峰5200米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尤其是2000年,他先是探索三江源,再追随澜沧江大峡谷由青海转入西藏,再沿金沙江大峡谷转入云南,历时两个月。
    多年来穿行在横断山脉,时而带着帐篷、马帮露宿在无人区,寻觅着大树杜鹃王、戴帽叶猴、滇金丝猴……仅为进入独龙江(中国西藏、云南与缅甸交界处)就经历了2002年、2004年、2006年四次怒江大峡谷探险,才终于到达了这个独特的野生生物世界。
    1999年在贵州梵净山、麻阳河探访黔金丝猴、黑叶猴和神奇的喀斯特地貌。梵净山高号称八千级,仅就攀登这相当于400层楼房的高山,那其艰难可想而知。因流汗过多脱水,他脱水后只好把盐放进矿泉水中不断地饮用。
    2001年赴广西考察白头叶猴、黑叶猴、银杉王和热带雨林。途中突发高烧,再加边远地区医生误用药物,差点送命。退烧后,他仍然坚持完成了考察项目。
    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横穿中国(三次穿越柴达木盆地,两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从南北两条线直达帕米尔高原(直到红其拉甫),朝拜万山之祖。骑马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寻觅大角羊的身影,在河谷中探索生命的奇异,敬畏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雄伟。
    2007年在莱州湾考察候鸟迁徙路线,在川西北考察若尔盖湿地、贡嘎山、西姑娘山等。
    2008年在东北三省考察火山群及朝阳化石群。
    2009年,在陕西秦岭考察南北气候带的分界,以及周至、佛坪、朱鹮自然保护区等。
    其间,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总是笑呵呵地走自己的路,其本身就是一部洋溢着生命凯歌的书。确如评论家所说:"他是用双脚写字"。
    正是在艰难、充满危险和挑战的探险中:"我逐渐领悟到生态平衡的意义:首先是'人'的本身的生态平衡,这主要是指一个人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平衡,精神和物质的统一;再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最高境界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共存--'天人合一'。因而我对自然的观察,就具有了另一种视角和另一种含义--实际上是和大自然相处,融入自然,相互对话和交流……"这段话他写于2001年,是《大自然探险系列》的"前言",同年以《为祖国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发表在《人民日报》。
    值得一提的是,在探险中,他的夫人李珍英一直伴行。她热爱摄影,已积累数万张照片。很多照片为他的作品增色。